建议收藏!重阳节敬老,从这件小事做起~

“马什么梅?”

“什么冬梅啊?”

“马冬什么?”

当看到这个片段,爆笑的同时

不得不承认,自己家里的老人

也可能存在着耳背的现象

别人家对话用说的

自己家对话可能是用喊的

    影视剧中老大爷的表演让人捧腹大笑,但殊不知,这可能是许多老年人听力损伤甚至听力障碍的常见表现。

    10月14日,是中国传统节日,九九重阳节,“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,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。

    传承至今,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,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,感恩敬老,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,安享晚年。其中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备受关注!

    在近两年按照世卫组织的方案来做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我国听力减退患病率为15.84%,现有听力损失者达到2.2亿人;听力残疾率为5.17%,约7000万患者群体,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4600万人,占听力残疾的65.7%。

   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,老年人听力下降引发出的一些搞笑对话:

    老大爷对我爷爷说:“钓鱼去啊!”

    我爷爷说:“不是啊!我钓鱼去。”

然后老大爷说:“哦,我还以为你要去钓鱼呢?”

    小华:妈妈,您最近身体好吗?

    妈妈:是啊是啊。

    小华:妈妈,您吃饭了吗?

    妈妈:好啊好啊。

    小华:???

    “老李啊,去哪啊?”

    “啥?老陈,你说什么?大声点?”

    “我说你要去哪?”

    “哦,买菜啊!走走,一起一起。”

     “……”

    相信上面的情景大家都有遇到类似,或者说有部分家庭都曾出现过这样的情景。

    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原因你知道几个?很多人上了年纪,就会耳聋眼花。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好像是一个很正常的衰老过程。但是这些也是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去预防和避免。在老年人群体中,听力损失的发病率较高,这也严重地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

影响老年人听力的原因:

01

自然衰老导致听力下降

    随着年龄增长,听觉神经系统发生了退行性改变,这是老年性耳聋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听力损伤的地方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60岁以上的老人,40%-50%会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;到了70岁,占比会增加10%;到100岁左右,至少90%的人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现象。

02

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不容小视

    噪声的来源有很多,如果不加注意,噪声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听力。

    如果平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噪声,一定要尽量做好防护。除了带来慢性持续性的听力损伤,噪声还会带来急性损伤。

03

老年人听力下降与部分慢性疾病有关

    糖尿病与听力损害有一定的关系,主要表现为中、低频区听力下降。老年人患糖尿病会引起缓慢、渐进性、双侧对称性的感音神经性聋。


如何延缓老年人听力下降的发生?

01

减少噪声接触

    老年人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、车辆喧闹、人声喧哗等各种噪音,会使原本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,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于痉挛状态,内耳供血减少,听力急剧减退,甚至引发噪音性耳聋。

    因此,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,是老年人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。

02

积极治疗原发疾病

    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患者,需积极治疗,维持血压、血脂和血糖的正常,将有助于老年人延缓听力下降的发生。

03

戒自行挖掏耳朵

    经常用耳勺、火柴棒掏挖耳朵,容易碰伤耳道,引起感染、发炎,还可能弄坏耳膜。耳道奇痒难受时,建议老年人用棉签蘸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。

    重阳节,陪伴父母时,别忘记关爱他们的听力健康,从现在起帮助他们保护听力。

    因此,当在发现老人听力下降时,家人要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,弄清听力下降的原因,当医疗手段无法恢复听力时,要尽早使用听力辅助设备,如助听器,减缓听力下降的速度和听力损失的程度,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。他们的健康,是我们最大的财富。幸福生活,可以从关爱老人听力健康开始~

注:文中听力相关疾病和预防措施仅供参考,具体请以医院医嘱或相关专家的建议为准。